Interview to Peter – Best of High End

Peter Lyngdorf 最新專訪匯整 – 致所有音響同好者、音樂愛好者、或者 … 愛聽故事的人

原文出處 : 『best of high end』 www.bestofhighend.com
 
2018.04 by Marco Lisi @ best of high end
 
原為錄影專訪,共有 10段影片,並經作者 Marco Lisi 編整發佈。以下每一段首,都有出處超連結(頁面置頂 YouTube),您可前往觀賞訪談內容,一睹 Peter 風采;此中文版略加增減圖片及(…延伸說明),希望大家藉由 Peter 的現身說法,能更深入了解品牌的發展過程、高超技術、以及音樂產業的原生問題。
>> Part.1
In this first part of the interview we asked Peter Lyngdorf which brands he was involved with during his career?
第一段訪問請教 Peter,職涯過程所曾經參與的音響品牌 …

Peter:是有參與一些品牌( Peter 一開始有些謙虛 … : ),就從美國品牌 Snell Acoustics 說起。1990年我買了這家公司,理由之一正是因為 Snell 正著手研發世界首創的空間校正技術,而且是”數位的”空間校正技術。因為對此頗感興趣,所以我就買下這家公司( 哦,Peter 真豪氣! )。事實上,這是我們對空間校正研發的起始。第一套系統於 1993年推出,那是 25年前了。它是全數位,頻率解析度達到 0.6Hz,真的可以運作 …….。

我們是世界第一家、得以全音域做數位處理、空間補償的公司。只不過在當時,尚未有合適的商轉概念,但它真的是世界第一套系統,那是 Snell Acoustics。

那時,我同時也是 NAD 的老闆,直到 90年代末期將它賣掉為止。早從 1975年我就開始代理 NAD,所以我是最早參與這個品牌的人之一,甚至NAD 3020 研製時我也在場 …. 這真是一場奇幻旅程。90年代末期我決定將心力專注於數位技術研發,而非營利一家音響品牌大公司。我愛這個廠牌,至今它依然是一個有趣的品牌,如今他們也擁有 Bluesound 這家公司( Bluesound、NAD、PSB 同屬北美 Lenbrook 集團 )。我們一直與 NAD 保持緊密合作的關係,於斯堪地那維亞地區、德國、荷比盧等國家,我有 NAD 的獨家代理權。他們是超麻吉的朋友,所以我依然與這家公司關係密切。

開始 TacT Audio 這家公司是在 1996年、與一位夥伴於美國開始。我們當時致力於空間校正技術。這家公司推出了 TacT Millennium 擴大機,它是世界首部真實全數位擴大機。Millennium 至今已 21年了,而且它或許還是最好的全數位擴大機。它是最早的且依然性能卓越。

Dali 揚聲器公司,如今已是有資歷的公司了。我於 1981~82年時創立 Dali,至今還是我的公司;Dali 公司 CEO Lars Worre,現在也是公司的大股東,公司的營運由他全權負責。Dali 如今也比以往愈加成功,一年比一年進步,他們已經研發了一些新技術,這讓我覺得興奮、更加年輕。(看來假以時日,或許很快地,Dali 就將超越”同國”的 Dynaudio 了… 哈哈 : )

然後是 Steinway Lyngdorf,這是我們與 Steinway & Sons 的聯名品牌,始於 12年前( 2006年 )。當時我正好與 TacT Audio 拆夥了,原因是理念不合。在 Steinway Lyngdorf 期間,我們研發了 RoomPerfect™ 技術,待會我們會再回頭討論它,因為 RoomPerfect™ 是我們正在進行的許多事之核心。

我也事實上已經參與了相當多的公司( Peter 開始越講越多了 … : );我現在部分擁有一家麥克風公司,部分擁有 Soundbox、一家製作”開趴專用”主動式喇叭的公司。還有許許多多小投資、以及顧問性質的。我也依然擁有 HiFi Klubben,一家遍及丹麥、挪威、瑞典、荷蘭以及德國的銷售通路。所以 … 實在太多公司了,我搞不好忘了(提及)其中某一、兩家 … 歹勢啦。

In this second part we asked Peter Lyngdorf which place music takes in his life.
第二段訪問請教 Peter,音樂在他生活、生命中居何地位 …

Peter:嗯,對我而言,音樂是最令人感動的藝術形式。我的意思是,你可以買一幅昂貴的畫作,或許它很有價值,但它一直就是那樣 不會變化;對比於有好聲音(要有好音響 … : ) … 有好的音樂,你擁有無窮的內容變化,而且有更多的感動發掘。但不幸地是,有很多人無法理解音樂是何等的重要 …… …..

* 編者註:答覆這個提問時,Peter 談及他的藝術觀,由畫作欣賞的比較點確實與眾不同;對於音樂的喜好,您可參閱 Peter 另一篇專訪如下連結。雖然這是八年前的訪問報導,但 Peter 提到了早年聽音樂時,因不滿其音響的破聲,而動手修改音響音箱的往事源由,那時是 1964年、五十多年前的往事,正是傳奇故事的開始 …. ….

Keep Going  A walking history

Mr. Lyngdorf 2010年 專訪 >>  A walking history … [.pdf]

In part 3 of the interview Peter Lyngdorf explains why -at some point- he felt the need to develop RoomPerfect.
第三段訪問,Peter 說明了,為何他覺得必須要研發 RoomPerfect™

Peter:是的,RoomPerfect™ 是歷經多年 … 非常多年苦思、如何補償空間聲學的成果。何以我會如此的感興趣 ? 好,我有許多的音響零售店,多年來我與我的工程師們一起設計並銷售喇叭、擴大機、以及所有周邊相關。但每當我外出探訪客人 … 我喜歡這樣做,我總是會驚訝地發現我們的 Dali 喇叭怎麼聽起來聲音完全不同,而且是完全並非原來所期待的聲音表現。雖然用家們依然很滿意,但我知道這些喇叭可以唱的更好 ! ( 各位 Dali 喇叭的用家注意了 … 請往下看 : )

所以我總想為一般愛樂者做點事,好讓他們在自家環境裡就能獲得最佳的聲音表現。對於聲音,其中大家所不能了解的一點就是,如果買了世界上最好的喇叭、擺在一般的客廳裡,其實 85% 的聲音表現是來自於空間的音色( … 你沒聽錯)。15% 來自喇叭,85% 來自空間;而一般說來,這 85% 並不怎麼好。當您能夠以數位的方式正確地補償修正空間 問題,我們即能確知不論您買的是 B&W 或是 Dali、亦或是任何好喇叭,這些喇叭將能於您的自家展現其最佳音色。這真的是太要緊了 ! 在真實環境裡,大多數人無法將喇叭擺放在想要置放的地方,因為太太或小孩 … ( Sorry 了,各位老婆大人,但現在有解了 … : ) 這是真實世界的苦悶,我們常常無法將喇叭擺放於聲音最佳的空間位置。亦或是我們無法將沙發擺放於最佳位置、或將之移離背牆 2.5公尺 … 有時就是不行。但是有了好的空間校正技術,你幾乎可以讓每個空間場域都出好聲,如此使得每一對喇叭都能於所在環境裡、展現最好的性能表現。您甚至可以讓喇叭靠牆擺放( 哇,這真的是很多人家裡不得不的狀況 … ),但依然獲得很好的聲音。每次當我們參加各地的音響展,人們總是說我們真幸運選到好(聲音)房間。不,絕非如此,我們沒什麼幸運。我們用 RoomPerfect™ 來處置我們的展房,如此而已。我們的展房跟大家的房間一樣”兩光”,只是我們有 RoomPerfect™,因此得以處理房間的聲學障礙,這就是最大的”眉角”。

RoomPerfect™ 實際上是已經歷經第四版進化的空間補償科技,它已完全迴異於我們以往所觸及的。一開始我們做量測,我們檢視響應結果,然後系統進行補償 : 也就是你可視得之頻率響應。然後我們得知,經由量測麥克風你能看到的單一頻率響應、與你真正坐在房間裡所聽聞到的,是完全兩回事。這是因為所有的聲音響應並非同時抵達,不是時間同相,其實是有 85% 非同相,所以螢幕上可視得之響應曲線毫無意義。這也是為甚麼、當你執行 RoomPerfect™ 時,你不需要知道( 所謂頻率響應曲線 …,難怪沒有必要展現所謂 RoomPerfect™ 的頻率響應處理圖 … )。唯一您可以確信的是,一旦執行完成 RoomPerfect™,您的喇叭將依照他們原先得以表現的聲音性能充分發揮,從此您不必再困惱於空間問題。

RoomPerfect™ 的空間校正,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處理過程。我們共花費了大約 8、9佰萬美金,投入 RoomPerfect™ 的技術研發、進行優化。舉一例來說,我們所進行的,是從未有過的嶄新量測技術。例如,在量測時,RoomPerfect™ 可以完全無視於其他噪音存在。就在三天前,當我們進行多聲道的量測設定時,房間內正在舉行雞尾酒 Party。於是,客人們都說 … 那,現在我們應該要離開房間吧;不,各位,請留步。您無需立正站好,當然也不要刻意大聲叫囂,在我們做 RoomPerfect™ 量測時請繼續進行 Party。這完全不會影響量測,RoomPerfect™ 科技真的是令人訝異。

In part 4 of the interview Peter Lyngdorf introduces the Lyngdorf FR-1 loudspeaker.
第四段訪問,Peter 介紹了 Lyngdorf 的新產品 FR-1 喇叭 …  ( 這一段太重要了,Peter 講述了壁掛喇叭系統的先天優異與潛能 … 一定要知道 : )

Peter:FR-1 原設計與 TDAI-2170 立體聲綜擴配搭,它是一壁掛喇叭,能與同樣壁掛的平面電視合作無間。(儘管)有些人想用 Soundbar 搭配平面電視 … (但其實) 我們的綜合擴大機都已經配備有 HDMI 介面,能與您的電視無縫連結。當您打開電視,聲音將從我們的擴大機(與喇叭)發出,一切整合在一起。

加上 RoomPerfect™ 的協助,我們可以使壁掛喇叭表現的遠比落地喇叭還要好。當喇叭壁掛發聲時,您不會有任何來自喇叭前緣(往後)經背牆反射、再次回到前緣與直接音的耦合抵銷。而且甚至可以獲得更多能量輸出,即便是小壁掛喇叭就能輸出大音壓、而且動態極為精準。不僅完美搭配平面電視,壁掛喇叭也是預算有限的家庭劇院替代方案,雖然只有立體聲,但卻超級 HiFi。而且擴大機有 RoomPerfect™ 功能,再在使得它成為一極俱特色的產品。考量它的價格,搭配我們同廠的擴大機,它表現的棒透了。當然它也能與其他擴大機搭配,FR-1 是成功的產品。

* 編者註:除了”工商時間”的產品介紹外( Peter 當然是品牌的超級業務 : ),對於”壁掛喇叭”的學理考究,正是 Lyngdorf 一貫的”空間先於音響”的思維印證;吾人除了關注並釐清 On-Wall 壁掛方式”直接音”播放的物理優點外,幾處實際演練( 壁掛喇叭+RoomPerfect™+超低音銜接 )所應證的優越表現,都讓在場者驚艷萬分。待會後段 Peter 會提及另一新產品 – Steinway Lyngdorf Model.B 的研發,其中 Steinway Lyngdorf 揚聲器所堅持使用的 Dipole(背面同時反相發聲)設計,其實正與壁掛喇叭的”直接音”論述互相呼應;在此我們先打住,詳細待稍後於第九段備註再說明 ….

In this 5th part Peter Lyngdorf introduces the Lyngdorf TDAI-3400 amplifier.
第五段訪問,Peter 介紹另一 Lyngdorf 的新產品 TDAI-3400 立體聲綜擴 …

Peter:TDAI-3400 使用 Lyngdorf 全數位擴大機技術,這意指,它的音量控制,是來自於對電源供應器的電壓控制,所以我們得以在任何的大小音量播放、都保有全額的動態範圍。( 簡而言之 … )不論是 0.5W 或 400W 輸出,我們都有相同一致的音色表現( 其實,全數位擴大機的真諦,真的不在數位放大是否勝過類比放大之爭,各位,關鍵在於動態不減損啊 … )… 這非常地與眾不同,其他任何( 放大 )方式都無法做到。實際上,這與當初 Millennium 擴大機所採用的技術相同;只是如今,我們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愈加精巧優異,它的訊噪比高達 137dB ! 這非常重要,這能使得擴大機本身擁有極低的底噪。而且對於全數位擴大機,我們沒有施加任何負回授用以降低系統噪音,因之,這越發顯得電源供應質地優秀之必要。( … 喔 Sorry Peter,之前一直誤認為 Lyngdorf 擴大機之所以這麼安靜,是因為全數位路徑的關係 … 原來,真正的關鍵,是電源供應器呀 !! )

再來說到 RoomPerfect™。TDAI-3400 也有低音管理輸出,用以銜接超低音。所以此時,您可以將揚聲器系統設定為主喇叭+超低音的組合( 2.1~2.2 ),完成喇叭之間的時相設定,接著啟動 RoomPerfect™,完成喇叭組合的量能銜接,這是 RoomPerfect™ 的能耐、每次都不例外;你可以讓你的主喇叭+超低音組合偕同工作,就像是同對喇叭一樣。我認為我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公司,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的 ! 我們真的專注於此 ! 別的系統若要做如此的組合銜接,要嘛必須要將分頻點設的低一點 …. 這有點可惜 … 要嘛你必須得小心操作、一試再試,最後的結果或許還可以接受 …;但( 用 RoomPerfect™ )我們每次都能做到,這真的不簡單,即便是用 TDAI-2170 也行 !

* 編者註:除了第三段提及的解決空間聲學問題外,Peter 在此也適時地補充了 RoomPerfect™ 對於低音(管理)銜接的高超本領,試過的人就知道;兩聲道是如此,多聲道時更是厲害 … : )

所以,TDAI-3400 有驚人的功率輸出(400W),但機體紮實尺寸合宜,而且功能超多,坦白說我也不確定能全部記得;例如,HDMI 介面、高品質 USB 輸入、解析度高達 384kHz/32bit(PCM),DSD 檔直入 …. 還有一項新功能,能與 RoomPerfect™ 合作無間。現在,您能為您的喇叭預作”整音”。也就是說,我們相信你買了真正喜歡的喇叭,但 試想你可能覺得它先天中音有點多,低音則是稍微過量一些,在執行 RoomPerfect™ 修正空間問題之前,現在您也可以先對喇叭做微調整音。

TDAI-3400 也能經由網頁介面,執行整機操作控制。先設定喇叭型態,接著執行 RoomPerfect™、Voicing …。看電影時,或許你會想要低音動感強一點 …( 或許這時可把 Voicing 稱作”情境選擇” … ),我們有各式的情境對應預設,你也可自定設計;或許你準備開趴開的很大聲,這時可能得記得低音不能加太多( 以保護喇叭 … )。所以有很多功能選項可以設定,也有耳機輸出 – 並附帶很優異的 EQ 系統,所以你可以調出個人喜愛的耳機音色,並取得很好的聲音平衡。也有 HDCP 功能,能讓擴大機與電視之間溝通合作;例如一旦電視開啟,你就能夠用電視遙控連動控制擴大機音量,非常直覺自然。當老婆大人開啟電視時,事實上她也同時(不知不覺地)在操作擴大機,完全沒有多餘的動作需要。TDAI-3400 有藍芽、有 IP 控制介面、能用 Roon 串流音樂 ….,好像沒有甚麼辦不到的,搞不好還有一些功能我忘了講 … ( Peter,你真的已經很盡職了… : )。真的是件非比尋常的產品,而且具備強大的 DSP 核心,還留有許多餘裕的演算能力。我們的工程師都很傑出優秀,所以很可能已有新版的韌體正在路上,準備隨時隨地讓用家即時線上更新。未來,還會有更多額外的、以及很棒的功能陸續加入。

In this 6th part Peter Lyngdorf explains why enjoying compressed music is a contradiction.
第六段訪問,Peter 解釋了,壓縮音樂的問題。

Peter:首先請記得,有兩種不同的音樂壓縮。第一種是資料壓縮,MP3 就是;另一種則是動態範圍壓縮。資料壓縮意旨使用較少的資訊量來描述音樂訊號,就像 MP3;但即便是 128KB/sec 的 MP3,有時聽起來還可接受 … 不至於太吵或不舒服,只是資訊減損罷了。在車上聽 192KB/sec 也算 OK,我認為適合車上聽,但在家裡用音響聽就不怎樣了 … 所以,這是壓縮的一種,資料壓縮。

另一種則是動態範圍壓縮。動態範圍壓縮意旨你只設定較小的一段動態範圍,然後你降取它。怎麼做 … 不論格式(音樂內容裡)總有最大電平,你越是壓縮它,你越是降低了大、小聲之間的距離差異,最終,能使平均響度變大。在唱片公司與錄音工業之間存在一種競爭,那就是”比大聲”,看誰(說話)較響亮( 也就是所謂 Loudness War 響度之戰 )。…. …. …. 無法安靜,音樂沒有空白,只會大聲響,在我來看,有時很令人惱怒。

* 編者註:”比大聲”之後省略了一大段原文翻譯,不是筆者偷懶( Peter 花了大篇幅在說明動態壓縮製作的弊病,看得出他確實對此很惱怒 … : ),而是留白跳過一下,讓我們直接看段影片,就能明白甚麼是動態範圍壓縮。以下影片出自 Dynamic Range Day,我們稱之為”動態解放日”組織,該組織的核心價值就是為了解放動態壓縮;對了,他們還訂有”解放紀念日”,今年是 4月27日,官網是 www.dynamicrangeday.co.uk,有 FB,記得上去按讚支持一下。Peace for All,Peace for Music !!

150年前,演奏琴因為史坦威鋼琴的出現,被徹底的顛覆了。只要人們聽過平台鋼琴,他們立即明白這比起大鍵琴好太多了。在平台鋼琴出現之前,鍵盤樂器就是大鍵琴。直到史坦威鋼琴出現,夠大聲(當然尤其是動態也極大 … : )、且足以與一整個交響樂團相抗衡 …,這使得平台鋼琴迅速普及。不過短短數年,大鍵琴即完全消失匿跡。為甚麼呢 ? 因為大鍵琴是撥弦樂器,不論你怎麼用力敲打琴鍵,響度都一樣,況且大鍵琴的動態範圍較小。你能聆聽或許五到十分鐘的大鍵琴演奏,然後在多聽個半小時後,你真會想撞牆。這是因為響度都相同、沒有動態( 真的會累 … : )。大概在史坦威推出平台鋼琴的五年之後,巴黎的一所音樂學院隨即棄置他們所有的大鍵琴。然後當年冬天極冷,他們燒了所有的大鍵琴用以取暖。他們實在無法再忍受大鍵琴 了,毫無動態範圍 …( Peter 是在講,點火柴的女孩? … 我的願望是 .. 動態不壓縮 : )

對於音樂的情感表達,動態範圍至關重要。關於所謂”響度的常規化”,目前有一趨勢,那是先將響度設定在 -16dB處,即便有人想偷偷壓縮音樂,這只會讓聲音難聽而不會增加響度。Spotify、Tidal、許多的線上串流服務、以及歐洲許多的網路收音電台,都已經支持響度常規化,美國也開始採用。逐漸地,唱片公司將會明瞭壓縮音樂(增加響度)毫無好處。音樂產業是現在世上最為”倒退嚕”的一種行業別,他們總在阻擋科技、從未引導發展。就我所知,因為一些原因,他們是最保守、最為破亂的一種產業( 看來 Peter 真的惱怒 ! )。他們花了十年時間,然後終於知道除了會讓聲音變糟,壓縮音樂完全無益。很快地他們終會理解,是品質決定一切。有個好理由說明星巴克為何賣得好,那是因為每一杯咖啡嘗起來都不錯。當音樂業界開始重新再讓音樂變得好聽,他們就能成功。或許還要幾年時間讓他們理解,對於(認知)流行音樂的所作所為都是錯的。有許多非常好的爵士與古典音樂,也有一些好的流行音樂錄音 … 我有幸能與 Mark Knopfler 一起共識,對於幫忙研製大動態音樂內容、以及對各種議題的支持,他都非常熱心。我相信那一刻終會來臨,屆時更好的品質將重獲認可。

In this 7th part Peter Lyngdorf talks about what inspired him to create the Steinway Lyngdorf brand.
第七段訪問,Peter 講述了聯名品牌 Steinway Lyngdorf 的誕生緣由 …

Peter:與史坦威鋼琴的合作發展,有點始料未及、出乎意外。是有位 Lyngdorf Audio 的用家打電話給我,說他與史坦威鋼琴的老闆們與管理高層非常熟。他說他家裡有 Lyngdorf 音響系統,對於我們(所能播放出)的鋼琴音色感到驚嘆,它是如此真實。那時我們剛完成 RoomPerfect™ 的研發,他問我是否有興趣與史坦威鋼琴的人會面,就只是碰個面。當然願意啊我,這多棒啊 ! 史坦威鋼琴就像是 … 對音樂而言,一個無可替代的廠牌。我們有史特拉迪瓦里(提琴之王)以及史坦威鋼琴(鋼琴之王),但史特拉迪瓦里已經逝世超過百年 …. … .. 是的,絕對要,可以的時候我要與史坦威他們碰面。

幾個月後我們一起去拜訪史坦威,然後我們開始討論推出史坦威音響系統的可能。史坦威鋼琴的老闆與管理高層,對於推出”掛名”史坦威的音響( 只採用部份全品牌 Steinway & Sons 之名,即 Steinway Audio )感到有些興趣。這是一種擴張品牌的策略思維,他們也有製作半自動鋼琴的計畫,可以有一個音樂音響系統共襄盛舉。於是我說,好,讓我們好好想想,我會回來提案。

匯集了我們最優秀的工程師,幾個月後我們將概念落實出來。在紐約史坦威鋼琴的老闆、管理高層以及股東們的面前,我們做了一個發表展示,大家的反應極為正面。於是雙方決定立約展開合作,開始投入研發真正的產品。再經幾個月後,我們製作了 Model.D 的原型機 … 當我向管理高層展示它時,大家都覺得真是驚豔 ! 於是史坦威鋼琴的 CEO 對我說 : Peter,我們想要稱它是 Steinway & Sons 的產品。這是這家有著 150年歷史的公司、史上首次的,允許在非鋼琴、非本廠製造的產品上,使用他們的品牌商標。這說明了他們有多麼信任這系統,Model.D 的性能如何令他們感到印象深刻。

之後我們就與史坦威鋼琴有著愉快的合作關係,我們一年總會見個幾次面,他們依然會需要檢核以 Steinway & Sons 為名推出的新產品。如今這只是很平常的例行公事了,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每次都能完美達標;其實以”Steinway & Sons”為名,這也同時是一種極大的義務,每次都要做到最好 !!

In this part Peter Lyngdorf introduces the Steinway Lyngdorf P100 processor.
第八段訪問,Peter 介紹了 Steinway Lyngdorf 的新產品 P100 全數位解碼處理器 …

Peter:Steinway Lyngdorf 的新產品 P100 基本上是 P200 的簡化版。有相同的品質水準,相同的低音管理、RoomPerfect™ …等技術。原生的聲道數從 12聲道簡化為 10聲道,HDMI 輸入少一點,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。主要用以匹配我們的 Model.S 系統,讓整體造價能更合宜;但各方面的水準都是一致的優異 … 就聲道數少一點。

In this 9th part Peter Lyngdorf introduces the Steinway Lyngdorf Model B loudspeaker.
第九段訪問,Peter 介紹了另一款 Steinway Lyngdorf 的新產品 – Model.B 揚聲器系統 …

Peter:Model.B 是繼 Model.S 發表上市以來、另一款 Steinway Lyngdorf 的全新產品,主要做為兩聲道立體聲。如您所知,整套售價 25,000.- 歐元、包括擴大機與喇叭的 Model.S 已經廣受歡迎。Model.S 連續贏得六年發燒天書(Absolute Sound)金耳朵獎,這非比尋常。就在我設計完 S15 低音之後,我就接著與工程師們開始著手擘劃、將目標設定為 Model.S 2.5倍預算造價、比 Model.S 性能更為優異的新系統。總計我們提出了大約九到十個提案,但每次將之與 Model.S 系統一比較,每次都被打敗。我每次都扮演”馬侃”,你知道馬侃(參議員)嗎 ? 如果你記得當他對歐巴馬的健保法案說不的時候 ….( 這要看一下錄影中,Peter 有”比”給我們看 … 可憐的研發工程師們 … )。我這樣連續”比”了六年(看來 Peter 的手指也很辛苦 … : ),對每一次的提案說”不”,怎麼造價比 Model.S 更貴、卻沒能更好。( Model.S 系統果然厲害,難怪 Peter 家裡用的是 Model.S … : )

兩年前我決定要來設計一款小一號的 Model.D,然後想辦法使其性能盡可能的優異傑出、尺寸適中、容易生產製造、價格更合宜。這就是 Model.B 概念的起點。終於,一款優雅而強大的揚聲器系統誕生 … 60公分寬、124公分高,配置了六顆 12吋口徑的低音單體,每一顆單體的磁鐵有 12公斤重。但當你親眼看到它,你一定會問說,在如此小的尺寸裡擺下這麼多喇叭單體,這是如何辦到的? 我們確實有一些摺疊錯落的巧思,Model.B 是一款完美的 Dipole 喇叭設計(背面同時反相發聲);有三顆低音是反相工作,兩顆正相、三顆反相( 另一顆應該沒有忘了接,欲知詳情請直接問 Peter … : )。在這樣的設計下、相對的聲音頻段波長,二次諧波失真將被抵銷。

最終,Model.B 能發出極大的音量音壓,它能夠很大聲,很深沉。Model.B 有極低的失真,整體系統結合我們的 A2 擴大機,四聲道、每聲道(於低阻抗時)最高可輸出 700W、採電子分音、有時相校正 … 有許多控制設定可以施加。我很自豪的說、是我畫的設計圖,我們按圖施工,然後就成了 … 真的大功告成了。後來我們做了一些設計微調,讓它更容易量產。從概念設計到上線生產,真的是一氣呵成。Model.B 的聲音真的很好,造價只有 Model.D 的一半不到,雖非奢華豪氣,但我以為它已經近乎貼近 Model.D 的風采了。看起來較小型但扎實,而且視覺上一下子看不出它是一個 Dipole 設計 … 它幾乎沒有音箱容積。Model.B 總重高達 160公斤/ 隻,單看身材很難聯想 … 令人驚訝。各方面來看,它都是不折不扣的 Steinway Lyngdorf 產品 : 堅實、全鋁合金 … 連一塊需彎折的金屬扣件都沒有,沒有塑料。製造成本很高,但最終它是一款聲音超好的產品,擁有極大的音壓輸出能力。

* 編者註:到了這裡,讓我們整理串聯一下幾個重要的段落環節,最後不免驚訝的發現一些因果關係,也幫助我們打通音響知識的”任督二脈” !!

各位音響同好、愛樂者們,讓我們先釐清一個觀念,那就是喇叭系統是音響,而不是樂器 !! ( 有時我們覺得這喇叭很好聽,說它像是樂器一樣,這是形容詞,無關這裡的討論 … : ) 因為喇叭的原始目的是為了正確播放音樂內容,而非自己額外產生音樂內容,對吧 ! 所以當音樂播放時,直接音就是音樂內容無誤;但是實際上我們所感受聽聞的,是喇叭的直接音、加上許許多多空間的反射音(額外附加的),整體全部,也就是”直接音”加上”空間音”的總和,這就是 Peter 於 RoomPerfect 那段不斷強調的 15% + 85% !!  而當中直接音只佔 15%,其餘都是空間的聲音 … 這是我們用音響聽音樂的事實,長久以來難以討論、訴說的真相 ….

對於大部分的喇叭系統、書架或落地,RoomPerfect 可以大幅改善那”可怕”又”可愛”的 85%,這是 Peter 提出的解藥。但對於 “Steinway & Lyngdorf” 而言,在服用解藥之前,還有方法可以大幅改善這個問題,那就是改變喇叭設計或使用的對策 – 採用 Dipole 或 On-Wall !!
Dipole 或 On-Wall 設計都不算新鮮事,只是很困難,所以沒看到太多正式量產商品,但 Peter 就是要挑難的做 !! 就從 On-Wall 說起 … 試想你的客廳超大 …, 有多大 …,寬、深、高各 100公里,然後牆上有一對壁掛喇叭(或崁入式喇叭也行),這應該是目前台灣最大間的豪宅了 : ),然後你坐在喇叭前方大約 4公尺處聽音樂 … ( 這裡有一點像是在演電影”全面啟動”、VR 實境,就把自己想成李奧納多好了 … : )
好,這概念的極致就是”無限障版”,整個超級大片的主牆面此時成了喇叭的音箱障板,然後因為空間很高很深,所以那 85% 的成分瞬間幾乎消失,相對地你聽到的都是喇叭的直接音,也就等同於音樂內容,完全沒有”主牆面反射音”的干擾( 同樣地,也沒有其他牆面的反射音 … ),Perfectly without Room !!

電影演完,回到真實世界;你的客廳是寬五米、深四米半、高三米,有著豐富的”空間音”,但請先不要失望,因為你可以有對策。那就是裝上一對好的壁掛喇叭,越薄越好;然後此時,整個主牆面就成了喇叭系統的”大障板” …;雖然這時播放音樂,還是有來自於上下左右的空間反射音,但請注意,這裡幾乎沒有”主牆面反射音”這難搞的成分,也就是說,15%+85% 的情勢,已轉化成”近似” 30%+70% 的概念,來自於壁掛喇叭的直接音佔比提升 … 於是乎,我們不可能沒有”空間音”,但我們可以降低它的影響佔比及內容,讓”空間音”成分優質許多,這真實有效的對策就是 On-Wall 壁掛喇叭 !!

那 Dipole 又是甚麼? 簡而言之,就是將壁掛喇叭移離牆面的一種落地喇叭,一種”直接音佔比”較高的喇叭 !! Dipole 的設計,其實是最高難度的一種揚聲器形式,而 Dipole 的極致,在現實世界裡,就是 On-Wall(或者是 In-Wall)。這說明了 Steinway Lyngdorf 揚聲器與 Lyngdorf Audio 的壁掛喇叭確實是系出同門,吾道( … 其實是 Peter 之道 )一以貫之 !!

結論是,Dipole 形式的揚聲器設計與 On-Wall 喇叭的使用,均能大幅降低”主牆面反射音”及其干擾,改善空間反射音,大大增進音樂播放的時間相位一致性;之後,再加上 RoomPerfect 的鼎力協助,更進一步的再次改善空間反射音,造就出當今人類科技所能達到的最高目標 – 最真實正確的音樂播放、傳遞音樂的感動 !!

In this last part Peter Lyngdorf talks about his feelings towards the immersive sound formats versus good old stereo.
第十段訪問(最後一段),Peter 談了他對多聲道身歷其境音聲格式、與好的立體聲之間的評比 …

Peter:其實我依然喜愛立體聲系統。在我家,我有一套 Steinway Lyngdorf Model.S,即便是最不貴的一套史坦威音響、它也應該要使人滿意。所以如果它不能信服於人,它就不可能會過我這一關 … 所以它勢必得很棒才行。目前我只有五聲道,尚未擴增到七聲道 … 明年或許吧,當我有時間時 – 我要擴增到 3D 環繞多聲道 – 涵蓋上方聲道 …等。我認為,對於現場音樂會這樣的內容,從立體聲進化到多聲道將十分有趣。有許多非常優異的藍光片版本、有很棒的動態、很棒的演出,同時可以有影像與聲音 … 整體帶來很棒的體驗。當我動態展示我們的劇院系統時,我總是先以立體聲模式播出,然後我故意告訴聽眾說是環繞多聲道 … 但其實是立體聲。很多人會說,這是他們聽過最讚的環繞多聲道,但此時依舊還是立體聲( … Peter 也很皮哦 : );然後我會真的切換成環繞模式播出、得到更好的表現,更加的身歷其境。

如果預算有限,我總會建議先從一套好的立體聲系統開始找起,對於多聲道系統的評估反而要更在意。很不幸地,許多複雜組成的家庭劇院系統或許看電影時很好,但聽音樂時 – 考量訊號的純淨度與傳真性 – 完全比不上一套好的立體聲系統。用我們的數位技術與我們建造產品的方式,即便是擴增到多聲道,我們也確信不會有任何訊號減損。如果你比較一套 Model.D、與我們的 78聲道環繞系統,你會發現所有的 78聲道都有與 Model.D 一模一樣的聲音表現( 這就是 Steinway Lyngdorf 全數位多聲道的厲害… )。所有訊號沒有一絲退化,訊號的純淨度永遠擺在第一 !! 如果比起兩聲道、有絲毫的不良,那我絕不需要另外的 62聲道 … 訊號的純淨度最重要 !! 我真的喜歡環繞多聲道,如果預算充足,我會說你應該要擁有。市面上有如此多的多聲道內容,有許優異的藍光片有很棒的動態與很棒的演出,我真的從中得到許多樂趣。如果同一首歌我有兩個版本 – 一是多聲道、一是兩聲道,我會優先選擇播放多聲道版本。

Pentatone 有很棒的多聲道 SACD 唱片;作曲家 Gordon Getty,Paul Getty 的孫子,是我們的客人之一。他製作音樂,他在 Pentatone 的有些發行真的是非比尋常極為傑出,都是多聲道錄音;如果你用兩聲道播放,很多精彩之處將同時失去。

我喜歡環繞多聲道,但前提是必須弄對;不要只想說處理器內有 EQ 調整,然後越弄越複雜。如果你無法確信每一處都能調教完善,最終也無法得出好音質。我們有環繞處理器,它不只是一個黑盒子;不只是所有鋁合金屬零件,為了確認完美,我們一切自己來。機器裡面,沒有任何別人的現成電路模組,這可不是隨意東拼西湊、隨意取材組裝的東西。

… 全文結束 The End !!